
一、生態環境部發布五項國家環保標準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煉焦化學工業》等五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進一步完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技術支撐體系,指導和規范固定污染源源強核算工作。
五項標準包括《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平板玻璃制造》《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煉焦化學工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石油煉制工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冶煉》和《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電鍍》,規定了相關工業污染源源強核算的基本原則、內容、核算方法及要求。
其中煉焦化學工業廢氣污染治理技術及效果中提出,SCR焦爐煙氣脫硝技術脫硝效率在70-90%,活性焦/活性炭脫硫脫硝一體化工藝脫硫效率在80-90%,脫硝效率在80-97%。
《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平板玻璃制造》
適用于采用浮法、延壓等工藝制造的平板玻璃以及電子玻璃工業太陽能電池玻璃生產過程的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源源強核算。
《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煉焦化學工業》
適用于備煤、煉焦、焦處理等生產過程的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源源強核算。
《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石油煉制工業》
適用于石油煉制工業主體生產裝置、公用和輔助設施的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源的源強核算。
《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冶煉》
適用于銅、鋁、鉛等有色金屬冶煉生產過程的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源源強核算。
《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電鍍》
適用于含電鍍、化學鍍等的電鍍工業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源源強核算。金屬酸洗、拋光等過程可參照執行。
二、138個 2018年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名錄(公示稿)
日前,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公布2018年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名錄(公示稿)。其中2018年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95個,2018年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43個。涉及煙氣脫硝、超低排放等。
2018年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名錄(公示稿)








三、關于印發《云南省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近日,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云南省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內容如下:
各州、市環境保護局: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環辦監測函〔2018〕793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云廳字〔2018〕24號)的要求,我廳制定了《云南省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四、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鍋爐節能環保工作的通知》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等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鍋爐節能環保工作的通知》,對鍋爐節能環保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五、山東省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發布
近日,山東省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發布,主要內容如下:
山東省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
一、面臨的問題
1、設區的市和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進展不均衡??h(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底數不清,排查不徹底、不全面。有的城鎮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或超負荷運行、管網不配套、雨污管網分流不徹底等問題突出。
2、農村生產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短板。建制鎮建成區、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率低,污水管網不配套。
二、主要目標
2018年年底前,濟南、青島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到2020年,其他設區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70%,農村生產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設區的市和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
1、深入推進設區的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
2、全面開展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
3、全面加強污水管網建設。推進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污水收集處理和雨污管網分流改造,科學實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設。
4、切實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統籌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管網,做到污水處理能力與污水管網相匹配。
5、全面加強入河(湖)排污口監管。
6、嚴格管控工業企業污染。
7、科學實施清淤疏浚。
8、深入推進水體及岸線的垃圾治理。
9、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10、持續加強水體生態修復。強化沿河湖園林綠化建設,營造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
11、積極保障河道生態水量。
12、定期開展水質監測。2018年年底前,各設區的市對建成區內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開展透明度、溶解氧(DO)、氨氮(NH3—N)、氧化還原電位(ORP)4項指標的水質監測。
(二)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污水治理。
1、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嚴格執行“三區”劃定方案,鞏固禁養區畜禽養殖關閉搬遷成果,對禁養區內新發現的養殖場(小區)和專業戶,予以關閉搬遷。
2、分類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按照城鄉共建、以城帶鄉的原則,加快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3、加大生活垃圾治理力度。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真履職盡責,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靠上抓,層層抓好落實
2、建立長效機制。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明確包括黑臭水體在內的河湖的河湖長,按照治理時限要求,加強統籌謀劃,確保水體整治到位。
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工業企業、畜禽養殖、污水集中處理等固定污染源核發排污許可證,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強化證后監管和處罰。落實河湖日常管理和各類治污設施維護的單位、經費、制度和責任人,明確績效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
3、加大資金支持。各級財政強化對黑臭水體治理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逐步形成完善的黑臭水體治理資金保障體系。
4、優化審批流程。
5、加強信用管理。
6、強化科技支撐。加強黑臭水體治理科研攻關和技術支撐,不斷提煉實用成果,總結典型案例,推廣示范適用技術和成功經驗。
7、引導公眾參與。重視公眾參與在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把公眾參與和監督作為長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8、強化監督評估。加強對本方案實施的動態評估,對本方案實施情況,每年開展一次評估。
六、廣州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近日,廣州市水務局發布廣州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一、工作目標
通過 3 年的時間,全面提升全市水環境質量。到 2018 年底,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 90%,基本達到長制久清。到 2020 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并實現長制久清。
二、主要任務
1、以黑臭河涌治理為核心,構建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
2、以“散亂污”場所、違法建設整治為重點,全面源頭污染源。
3、以河涌排水口整治為切入點,大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4、以體制改革為抓手,強化提升城市排水管理水平。
5、以水質提升為核心,建立健全河涌日常管養機制。
三、建立長效機制
1、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
2、建立并嚴格實施“三個一”制度。
建立實施黑臭水體“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臺賬” “一河(湖)一評估”“三個一”制度,確保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三、強化監督檢查
1、開展下沉督導。
2、定期開展水質監測。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2、全力保障資金落實到位。
3、強化屬地政府主體責任。
4、嚴刑重罰震懾環境違法者。
5、健全考核監督問責體系。
6、強化媒體輿論監督力度。